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平脉法第二
作者 : 谷羽希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平脉法第二2.1
桂林古版:
问曰:脉有阴阳,何谓也?
师曰:凡脉大、浮、数、动、滑,此名阳也;凡脉沉、涩、迟、弦、微,此名阴也。
凡阴病见阳脉者生,阳病见阴脉者死。
宋本《伤寒论》:
问曰:脉有阴阳,何谓也?
答曰:凡脉大、浮、数、动、滑,此名阳也;脉沉、涩、弱、弦、微,此名阴也,凡阴病见阳脉者生,阳病见阴脉者死。
平脉法第二2.2
桂林古版:
阴阳相搏名曰动,阳动则汗出,阴动则发热。形冷恶寒者,此三焦伤也。
若脉数见于关上,上下无头尾,如豆大,厥厥然动摇者,名曰动也;脉来缓,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结;脉来数,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促。脉阳盛则促,阴盛则结,此皆病脉。
又脉来动而中止,更来小数,中有还者反动,名曰结阴也;脉来动而中止,不能自还,因而复动者,名曰代阴也。得此脉者,必难治。
脉阴阳俱促,当病血,为实;阴阳俱结,当亡血,为虚。
假令促上寸口者,当吐血,或衄;下尺中者,当下血;若乍促乍结,为难治。
脉数者,久数不止,止则邪结,正气不能复,却结于脏,故邪气浮之,与皮毛相得。
脉数者,不可下,下之必烦、利不止。
宋本《伤寒论》:
脉来缓,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结。脉来数,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促(一作纵)。脉,阳盛则促,阴盛则结,此皆病脉。
阴阳相搏,名曰动。阳动则汗出,阴动则发热。形冷、恶寒者,此三焦伤也。
若数脉见于关上,上下无头尾,如豆大,厥厥动摇者,名曰动也。
脉按之来缓,而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结。又脉来动而中止,更来小数,中有还者反动,名曰结阴也;脉来动而中止,不能自还,因而复动,名曰代阴也。得此脉者,必难治。
脉数者,久数不止,止则邪结,正气不能复,正气却结于藏,故邪气浮之,与皮毛相得。脉数者,不可下,下之则必烦,利不止。
平脉法第二2.3
桂林古版:
问曰:脉有阳结、阴结者,何以别之?
师曰:其脉浮而数,能食不大便者,此为实,名曰阳结也,期十七日当剧;其脉沉而迟,不能食,身体重,大便反鞭,名曰阴结也,期十四日当剧。
宋本《伤寒论》:
问曰:脉有阳结阴结者,何以别之?
答曰:其脉浮而数,能食,不大便者,此为实,名曰阳结也,期十七日当剧。其脉沉而迟,不能食,身体重,大便反硬,名曰阴结也。期十四日当剧。
平脉法第二2.4
桂林古版:
脉蔼蔼如车盖者,名曰阳结也。
宋本《伤寒论》:
脉(一云秋脉)蔼蔼,如车盖者,名曰阳结也。
平脉法第二2.5
平脉法第二2.6
平脉法第二2.7
平脉法第二2.8
平脉法第二2.9
平脉法第二2.10
平脉法第二2.11
平脉法第二2.12
平脉法第二2.13
平脉法第二2.14
平脉法第二2.15
平脉法第二2.16
平脉法第二2.17
平脉法第二2.18
平脉法第二2.19
平脉法第二2.20
平脉法第二2.21
平脉法第二2.22
平脉法第二2.23
平脉法第二2.24
平脉法第二2.25
平脉法第二2.26
平脉法第二2.27
平脉法第二2.28
平脉法第二2.29
平脉法第二2.30
平脉法第二2.31
平脉法第二2.32
平脉法第二2.33
平脉法第二2.34
平脉法第二2.35
平脉法第二2.36
平脉法第二2.37
平脉法第二2.38
平脉法第二2.39
平脉法第二2.40
平脉法第二2.41
平脉法第二2.42
平脉法第二2.43
平脉法第二2.44
平脉法第二2.45
平脉法第二2.46
平脉法第二2.47
平脉法第二2.48
平脉法第二2.49
平脉法第二2.50
平脉法第二2.51
平脉法第二2.52
平脉法第二2.53
平脉法第二2.54
平脉法第二2.55
平脉法第二2.56
平脉法第二2.57
平脉法第二2.58
平脉法第二2.59
平脉法第二2.60
平脉法第二2.61
平脉法第二2.62
平脉法第二2.63
平脉法第二2.64
平脉法第二2.65
平脉法第二2.66
平脉法第二2.67
平脉法第二2.68
平脉法第二2.69
平脉法第二2.70
平脉法第二2.71
平脉法第二2.72
平脉法第二2.73
返回主目录: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