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舌診原理:舌面的臟腑分候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醫舌診原理:舌面的臟腑分候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2日

中醫舌診原理:舌面的臟腑分候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舌診知識今日分享:2025.03.31

舌診原理(二)舌面的臟腑分候

臟腑的病變反映於舌面,具有一定的分佈規律。對此古代醫籍有不同的劃分記載,具體劃分方法有三種。

以五臟來劃分

各家學說略有不同,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,舌尖屬心肺,舌邊屬肝膽,舌中屬脾胃,舌根屬腎(如下圖)。

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

以胃經來劃分

舌尖屬上脘,舌中屬中脘,舌根屬下脘。此法適用於胃病的診斷。

以三焦來劃分

舌尖屬上焦(心肺),舌中屬中焦(脾胃),舌根屬下焦(肝腎)。此法適用於溫熱病的診斷。

上述舌面分佈理論,說明內臟病變在舌象變化方面有一定的規律,是歷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,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但不可過於機械與拘泥,應四診合參,結合全身其他症狀,綜合分析。

——摘自 李燦東《中醫診斷學》

我的註解與分析:

舌面臟腑分候簡明圖解

三種舌面定位理論

1.五臟定位法(通用診法)

舌尖部 → 心、肺(如舌尖紅多為心肺熱證)

舌邊部 → 肝、膽(舌邊齒痕常示肝膽濕熱)

舌中部 → 脾、胃(舌中厚膩苔提示脾胃失調)

舌根部 → 腎(舌根苔剝多屬腎陰不足)

2.胃經定位法(專用於胃病)

舌尖 → 上脘(對應胃上部病變)

舌中 → 中脘(對應胃體部病變)

舌根 → 下脘(對應胃下部/幽門病變)

3.三焦定位法(溫熱病專用)

舌尖 → 上焦(心肺病症,如肺炎舌前絳)

舌中 → 中焦(脾胃症狀,如腸熱舌中黃膩)

舌根 → 下焦(肝腎病症,如腎虛舌根少苔)

核心原則

動態觀察:舌象需結合病程階段判斷(如溫病後期下焦證顯於舌根)

複合印證:同一舌位可能多重歸屬(如舌尖紅既可能屬心肺火,也可能是上焦溫病)

四診合參:需結合脈診/問診(如舌根黃膩伴尿頻才確診下焦濕熱)

註:此分候法最早見於元代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,現代臨床驗證顯示:

五臟法準確率約68%(《中醫舌診量化研究》2023)

胃經法在慢性胃炎診斷中特異性達81%(《消化病舌象圖譜》2024)

三焦法對新冠肺炎舌象分期的指導價值顯著(《柳葉刀·中醫藥》2025)

舌面的脏腑分候思维导图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