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舌診原理 – 臟腑經絡聯繫於舌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醫舌診原理 – 臟腑經絡聯繫於舌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2日

中醫舌診原理 – 臟腑經絡聯繫於舌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舌診知識今日分享:2025.03.30

舌診原理 (一)臟腑經絡聯繫於舌

舌與臟腑主要是通過經絡構成聯繫。在臟腑中,尤以心和脾胃與舌的關係最為密切。

舌為心之苗竅,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。

《靈樞·脈度》曰:「心氣通於舌,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。」因心主血脈,而舌的脈絡豐富,心血上榮於舌,故人體氣血運行情況,可反映在舌質的顏色上;心主神明,舌體的運動又受心神的支配,因而舌體運動是否靈活自如,語言是否清晰,與神志密切相關。故舌可以反映心、神的病變。

舌為脾之外候,足太陰脾經連舌本、散舌下,舌居口中司味覺。《靈樞·脈度》曰:「脾氣通於口,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。」故曰脾開竅於口。中醫學認為,舌苔是由胃氣熏蒸穀氣上承於舌面而成,與脾胃運化功能相應。正如章虛谷所說:「脾胃為中土,邪入胃則生苔,如地上生草也。」舌體賴氣血充養,所以舌象能反映氣血的盛衰,而與脾主運化、化生氣血的功能直接相關。

此外,肝藏血、主筋,足厥陰肝經絡舌本;腎藏精,足少陰腎經循喉嚨,夾舌本;足太陽膀胱經經筋結於舌本;肺系上達咽喉,與舌根相連。

其他臟腑組織,由經絡溝通,也直接或間接與舌產生聯繫,因而臟腑一旦發生病變,舌象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。所以,舌可以作為觀察體內臟腑氣血盛衰變化的窗口。

——摘自 李燦東《中醫診斷學》

我的註解與分析:

舌診原理

一、臟腑經絡聯繫

核心關聯:

心:舌為心之苗,手少陰心經連舌(《靈樞·脈度》:「心氣和則舌辨五味」)

脾胃:足太陰脾經通舌下,舌苔由胃氣熏蒸穀氣形成(章虛谷:「胃生苔如地生草」)

次要關聯:

肝:足厥陰肝經絡舌本

腎:足少陰腎經夾舌本

膀胱:足太陽經筋結舌本

肺:肺系連舌根

二、舌象生理基礎

心系功能:

心主血脈→舌質顏色反映氣血狀態

心主神明→舌體運動關聯神志(語言清晰度示心神)

脾胃功能:

脾主運化→舌象顯氣血盛衰

胃氣上承→舌苔反映消化狀態

三、病理診斷價值

臟腑病變窗口:舌象隨臟腑氣血變化而變,尤以心、脾、胃為要

觀察重點:

舌質:顏色(如紅絳示心火)

舌苔:厚薄/潤燥(示脾胃功能)

舌態:靈活度(示心神狀態)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