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的二白丸健脾通便,獲益甚佳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醫的二白丸健脾通便,獲益甚佳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1日

中醫的二白丸健脾通便,獲益甚佳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二白丸的出處

二白丸,出自張志遠先生的《張志遠臨證七十年精華錄》,他的大名叫做「術芍陰陽雙補丹」,只不過我喜歡叫它「二白丸」。

書中對於它的表述:

《傷寒論》桂枝湯白芍、理中湯白朮,被呼雙向作用兩奇藥,少則利水、量多通腸排便,二味合於一起,能健脾護陰、益胃止痛。吾弱冠時見一經方派醫家,調理胃虛中氣不足,精神不振,納呆,身形瘦削,感覺腹內疼痛、空空然,常取此藥為丸,稱「術芍陰陽雙補丹」,獲益甚佳。

1962年診一工廠高管,言患胃竇炎三年,不斷隱痛,雖內在枵然無物,卻飢不欲食。要求打長譜,給予易用、可隨身攜帶之品,最好吃藥丸,當時即授與本方,計炒白朮400克、白芍400克,加砂仁100克防止嘔惡,碾末,水泛成丸,每回10克,日服三次。結果一料尚未用完,症情就已解除,且改變了既往大、小便下行不利的狀況。小方越過名醫,廉品戰勝貴藥,施治斯案,完全體現出來。

我的理解

二白丸的位置,排在小建中湯和理中湯中間。脾胃同時陰陽雙虛,但陰虛也不達不到小建中湯證的程度,就是用小建中湯,病人會拉肚子,陽虛也達不到理中湯證的程度,並且病人大多數有大便難但成型的的症狀,無熱證。這個時候,就輪到二白丸上場了。

這種病人,一般是無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,也沒有少陰病和厥陰病。隱約有些太陰病,但是沒有大便稀。用臟腑辨證的話來說,就是脾胃虛,偶爾會搭配肝輕微虛熱。

我最初在使用的時候,是在白朮生地升麻湯轉換過來的。病人就是單純的大便難,成型,但排便時間久,無熱證。用白朮生地升麻湯效果也很快,白朮生地30克,一兩劑也很快見效,但是大便會變成偏軟的狀態,而且藥停沒多久也會復發大便難,這個時候,就想着用二白丸來代替,因為白芍沒有生地寒。一開始我並沒有像張志遠先生說的用丸劑,因為是第一次用,不知道效果如何,就用湯劑,20克生白朮20克生白芍5克砂仁,效果也不錯。見效雖然沒有白朮生地升麻湯快捷,但勝在中和平穩,可以持續的調理脾胃虛中氣不足。

我習慣用生白朮,取其能通便的功能,我喜歡加砂仁,我朋友加升麻。如果是調理補胃為主,我一般用丸劑。我朋友如果是為了快速通便,會用大劑量的湯劑,二白有時候會各上到60克左右。

關於白朮與白芍的雙向作用

1.白朮劑量與功效關係:

《神農本草經》載:「術,味苦溫,主風寒濕痹…止汗除熱,消食」(未明確劑量差異)。 《名醫別錄》補充:「利腰臍間血,益津液,暖胃消穀」。 現代研究顯示(《中國藥典》2020版): 小劑量(3-6g)側重健脾燥濕。 中劑量(9-12g)以補氣為主。 大劑量(15-30g)可增強腸道蠕動。

2.白芍劑量效應:

《傷寒論》桂枝湯用白芍三兩配伍桂枝解肌; 《金匱要略》枳實芍藥散用等量(各等分)治產後腹痛。 現代藥理學證實: 白芍中芍藥苷在低濃度(0.1-1mg/mL)抑制腸道平滑肌收縮, 高濃度(5-10mg/mL)則促進腸蠕動。

術芍配伍理論依據

  1. 《金匱要略》白朮散(白朮、芍藥、川芎等)治妊娠腹痛;
  2. 《醫學啟源》:「白朮得芍藥,補脾而不壅滯」;
  3. 現代研究(《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》: 白朮-芍藥(2:1)配伍可協同調節胃腸激素(胃動素、胃泌素)。

砂仁或升麻的輔助功效

砂仁:《藥性論》載砂仁「止惡心,溫脾」,《本草綱目》載「醒脾養胃」。 升麻:組合白朮增強通便力。

1.砂仁優勢場景:

胃虛嘔逆:配伍白朮(2:1)提高止吐率至89%; 妊娠惡阻:砂仁粉3g/日可降低孕吐頻率; 濕阻中焦。

2.升麻適用病症:

內臟下垂 熱毒發斑; 麻疹不透。 說人話就是,如果偏向於溫補,用砂仁輔助,偏向於通便,用升麻輔助。

二白丸讲解的思维导图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