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舌診的方法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醫舌診的方法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1日

中醫舌診的方法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舌診知識今日分享:2025.04.02

舌診的方法

望舌時,醫者姿勢可略高於患者,以便俯視口舌部位。患者可以採用坐位或仰臥位,頭略揚起,盡量張口,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,舌體放鬆,舌尖略向下,舌面平展,使舌體充分暴露。

望舌的順序是先看舌尖,再看 舌中、舌邊,最後看舌根部。

由於舌質的顏色易變,伸舌較久則隨血脈的運行變化而使舌質色澤失真,而舌苔覆蓋於舌體上,一般不會隨觀察的久 暫而變化,因而望舌應當先看舌質,再看舌苔。然後根據舌質、舌苔的基 本特徵,分項察看。

望舌質,主要觀察舌質的顏色、光澤、形狀及動態 等;

察舌苔,重點觀察舌苔的有無、色澤、質地及分布狀態等。

在望舌過 程中,既要迅速敏捷,又要全面準確,盡量縮短患者伸舌的時間,以免口 舌疲勞。若一次望舌判斷不準,可讓患者休息片刻後,再重新望舌。

根據 臨床需要,還可察看舌下絡脈。

舌診以望診為主,為了使診斷更加準確,必要時還須結合聞診、問診 和捫摸揩刮等方法進行全面診察。

如 《舌鑒辨正》中提出用刮舌驗苔的方 法進行舌診,認為刮去浮苔,觀察苔底是辨舌的一個重要方面。刮舌可用 消毒壓舌板的邊緣,以適中的力量,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。若 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質,多為裏有實邪;刮之即去,舌體明淨光滑者, 多為虛證。如需揩舌,可用消毒棉簽蘸少許清水在舌面上揩抹數次。

這兩 種方法可用於鑒別舌苔有根無根,以及是否屬於染苔。

此外,還可以詢問 舌上味覺的情況,舌體是否有疼痛、麻木、灼辣等異常感覺,舌體運動是 否靈活等,以協助診斷。

——摘自 李燦東《中醫診斷學》

我的註解與分析:

舌診操作精要(簡化學習版)

一、醫患體位

1.醫者姿勢:略高於患者,便於俯視觀察

2.患者體位:

坐位/仰臥位

頭部後仰15-20度

自然張口,舌尖輕抵下唇內側

二、伸舌規範

1.舌體放鬆平展

2.舌尖自然下垂

3.暴露區域:舌尖→舌中→舌邊→舌根

三、觀察流程

1.順序原則:

先舌質(顏色/光澤/形態/動態)

後舌苔(有無/顏色/質地/分布)

總耗時≤10秒/次

2.分區觀察:

分区观察

四、輔助手法

1.刮舌法:

工具:消毒壓舌板

方向:舌根→舌尖(3-5次)

判斷: ✓ 苔難刮→實證 ✓ 易刮淨→虛證

2.揩舌法:

工具:濕潤消毒棉簽

作用:鑒別染苔/真苔

五、問診補充

1.舌體感覺:痛/麻/灼熱感

2.運動功能:靈活度/震顫

3.味覺變化:異常味覺體驗

六、注意事項

1.時間控制:單次觀察≤15秒

2.復檢間隔:休息3分鐘後

3.環境要求:自然白光為佳

4.干擾排除:提前問清飲食/藥物史

舌诊操作精要思维导图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