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舌診的注意事項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醫舌診的注意事項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2日

中醫舌診的注意事項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舌診知識今日分享:2025.04.03

舌診的注意事項

為了使舌診所獲得的資訊準確,必須注意排除各種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虛假舌象。望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
1.光線的影響

光線的強弱與色調,對顏色的影響極大,常常會使望診者對同一顏色產生不同的感覺,稍有疏忽易產生錯覺。正如《辨舌指南》所說:「燈下看黃苔,每成白色,然則舌雖可憑,而亦未盡可憑,非細心審察,亦難免於誤治矣。」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,如在夜間或暗處,用白色日光燈為好,光線要直接照射到舌面,避免有色光源對舌色的影響。

2.飲食或藥品的影響

飲食及藥物的攝入可使舌象發生變化。如進食之後,由於食物的反覆摩擦,使舌苔由厚變薄;飲水後,可使乾燥舌苔變為濕潤。過冷過熱的飲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發生改變,如剛進辛熱食物,舌色可由淡紅變為鮮紅,或由紅色轉為絳色。長期服用某些抗生素,可產生黑膩苔或霉腐苔。

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,稱為染苔。例如,飲用牛奶、豆漿、鋇劑、椰汁等可使舌苔變白、變厚;食用花生、瓜子、豆類、核桃、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,往往在短時間可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,易與腐膩苔相混;食用蛋黃、橘子、柿子、核黃素等,可將舌苔染成黃色;各種黑褐色食品、藥品,或吃橄欖、酸梅,長期吸煙等,可使舌苔染成灰色、黑色。

一般染苔多在短時間內自然退去,或經揩舌除去,多不會均勻附著於舌面,且與病情亦不相符。如有疑問時,可詢問飲食、服藥等情況進行鑑別,慎勿誤認。

3.口腔對舌象的影響

牙齒殘缺,可造成同側舌苔偏厚;鑲牙、牙床不規整,可以使舌邊留有齒痕;睡覺時張口呼吸,可以使舌苔增厚、乾燥等。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異常,不能作為病理徵象,臨床上應仔細鑑別,以免誤診。

4.伸舌姿勢的影響

伸舌時舌體蜷縮,或過分用力,或伸舌時間過長,會影響舌體血液運行而引起舌色改變,或導致舌苔緊湊變樣,或舌苔乾濕度發生變化。

——摘自 李燦東《中醫診斷學》

我的註解與分析:

舌診操作精要(簡化學習版)

舌診注意事項整理

一、光線影響

核心要點:避免光源干擾,確保舌色辨識準確

具體要求:

1..優先選擇白天自然光,光線需柔和均勻

2.夜間或暗處使用白色日光燈,避免有色光源

3.光源直接照射舌面,避免陰影干擾

經典參考:《辨舌指南》指出,燈光下黃苔易誤判為白苔,需謹慎鑑別

二、飲食與藥物影響

干擾類型:
  1. 物理摩擦:進食後舌苔變薄,飲水後濕潤度改變
  2. 溫度刺激:過冷/熱食物可能使舌色短暫變紅或絳色
  3. 染色效應(染苔):

白色:牛奶、豆漿、鋇劑

黃白色渣滓:花生、瓜子、核桃等脂肪類食物

黃色:橘子、柿子、核黃素

灰黑色:橄欖、酸梅、吸煙或某些藥物

鑑別方法:

染苔多短時存在,可揩舌去除

詢問患者近期飲食、服藥史

三、口腔因素干擾

常見問題:
  1. 牙齒殘缺:同側舌苔增厚
  2. 假牙或牙床不平:舌邊齒痕
  3. 張口呼吸:舌苔乾燥增厚
處理建議:

排除生理性干擾後評估病理意義

結合口腔檢查綜合判斷

四、伸舌姿勢規範

錯誤操作:
  1. 舌體蜷縮或過度用力
  2. 伸舌時間過長(>30秒)
後果:

舌色因血流改變失真

舌苔乾濕度、緊密度異常

正確方法:

自然舒展,舌尖輕抵下唇

快速觀察(5-10秒內完成)

舌诊注意事项的思维导图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