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中醫如何借助AI的隨想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我對中醫如何借助AI的隨想
  • Post category:隨想雜談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5年5月21日

我對中醫如何借助AI的隨想
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
總結最近工作情況:

哈哈,最近太忙,又要看診,又要背誦古文,又要整理資料和忙其他,一直想抽出一些時間來寫一篇文章,一直抽不出來,直到現在。今天在這裏當作總結一下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和計劃吧。

公眾號「隨想雜談」盡量堅持每日一下,相當於一個另類的日記。而「醫案分析」這個系列,先暫停一下不寫,先把一些讀書筆記,比如各名家對《傷寒雜病論》的條文的解讀、各名家對方證藥證的理解與應用,等等,借助Deepseek等AI工具在短時間內完成,順便做一些類似思維導圖、表格之類的可視化內容。把這些體力勞動佔比比較多的工作做好之後,再一次性把一堆醫案分析寫出來,算是集中強化優化自己辨證思路的過程和細節。希望DS他們這些AI能大大減輕我這些工作量。

最近對DS的感受經歷過四個階段的變化:

一、剛開始時,聽到Deepseek火得一塌糊塗時,我對它不屑一顧,覺得AI這麼蠢的東西,能代替人的大腦,能取代中醫生?怎麼可能。直到聽到一個亦師亦友的醫生朋友對它的評價,我才嘗試慢慢去接觸它。

二、慢慢使用DS習慣的時候,發現它太神了,可以在短短時間內,查到任何我想要查找的資料,甚至古文原文都可以,還可以整理總結出來。在這個階段,我驚嘆於它的神奇和高效,還幻想着可以大大縮短我對中醫領域的鑽研和精進。直到前段時間發現它在一篇文章裏,同時出現十來處說謊捏造的內容。

三、這個階段,我又好像開始對DS產生深深的懷疑,覺得這個東西,到底有什麼用?它好像幫不了我啊,查找到的文獻,還要我去一一驗證真偽,還不如我自己一開始就去翻書看看。哈哈,我對它非常的不相信 。從這裏開始,我重新拿起背誦古文的念頭,打算把桂林古本《傷寒雜病論》一一背熟,還堅定要認真讀一本書,認真摘抄做筆記的想法。

四、經過一段時間糾結之後,我嘗試去看,分析理解DS的思考過程,它能夠做哪些工作,不能夠做哪些工作,它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?同時還將我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學習內容嘗試分一下類別。我開始慢慢發現DS時能幫得上我的。

DS它的工作原理和思路大概是這樣的:

它有一個推理分析的大模型,擅長一些簡單的邏輯推理。(這方面相當於人的思維模式和習慣),然後它有一個初始的數據庫,我猜測是源頭只是開放一小部分,畢竟是免費的。(這方面相當於人的常識)

接着它會去搜索一些相關網頁,整理分類這些網頁的觀點。(這相當於人類學習新學科的理論原則等)。

最後,它會用自己的思維模式(也就是設計好的模型),基於初始數據庫和收集到的觀點,來對我們的問題和任務進行分析推理。

在整個過程中,會出現一些問題:

第一,它只能做一下簡單的推理,太複雜得它搞不了。

第二,它會假定它的數據庫和收集來的網頁觀點,是真理,是正確的,而不是去辨別這些內容。

第三,它分析的過程,經常會過度優化,有一個簡單的問題,非弄得非常複雜繁瑣,或者有時候反過來,非常詳細的內容,總結成一句話。

第四,它會根據用戶的身份和思維習慣來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,會看人下菜,比如下圖這樣:

deepseek的检讨1

在對DS進行深度分析和對自己的判斷時候,我其實更加自信於自己的大腦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,我可以把自己的思考,分成深度思考和淺度思考。

淺度思考的內容,比如整理筆記,做思維導圖,查找資料等等這類半體力半腦力的工作完全可以丟給DS去完成,這方面相當於它的深度思考。

而我自己應該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自己的深度思考,精進自己的大腦,比如把桂林古本《傷寒雜病論》背下來,這方面相當於DS的初始數據庫和網頁觀點。再去優化精進自己的思考過程,思考模式有沒問題,比如辨證方式等等,認認真真的去學習研究。

哈哈,最後分享一個DS越來越好用的技巧,是一句話:

說錯了,要批評它!說對了,要肯定它!

deepseek的检讨2
deepseek的检讨3
deepseek的检讨4

免責申明:
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
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
赞赏

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