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中医的二白丸健脾通便,获益甚佳
作者 : 谷羽希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二白丸的出处
二白丸,出自张志远先生的《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》,他的大名叫做“术芍阴阳双补丹”,只不过我喜欢叫它“二白丸”。
书中对于它的表述:
《伤寒论》桂枝汤白芍、理中汤白术,被呼双向作用两奇药,少则利水、量多通肠排便,二味合于一起,能健脾护阴、益胃止痛。吾弱冠时见一经方派医家,调理胃虚中气不足,精神不振,纳呆,身形瘦削,感觉腹内疼痛、空空然,常取此药为丸,称“术芍阴阳双补丹”,获益甚佳。
1962年诊一工厂高管,言患胃窦炎三年,不断隐痛,虽内在枵然无物,却饥不欲食。要求打长谱,给予易用、可随身携带之品,最好吃药丸,当时即授与本方,计炒白术400克、白芍400克,加砂仁100克防止呕恶,碾末,水泛成丸,每回10克,日服三次。结果一料尚未用完,症情就已解除,且改变了既往大、小便下行不利的状况。小方越过名医,廉品战胜贵药,施治斯案,完全体现出来。
我的理解
二白丸的位置,排在小建中汤和理中汤中间。脾胃同时阴阳双虚,但阴虚也不达不到小建中汤证的程度,就是用小建中汤,病人会拉肚子,阳虚也达不到理中汤证的程度,并且病人大多数有大便难但成型的的症状,无热证。这个时候,就轮到二白丸上场了。
这种病人,一般是无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,也没有少阴病和厥阴病。隐约有些太阴病,但是没有大便稀。用脏腑辨证的话来说,就是脾胃虚,偶尔会搭配肝轻微虚热。
我最初在使用的时候,是在白术生地升麻汤转换过来的。病人就是单纯的大便难,成型,但排便时间久,无热证。用白术生地升麻汤效果也很快,白术生地30克,一两剂也很快见效,但是大便会变成偏软的状态,而且药停没多久也会复发大便难,这个时候,就想着用二白丸来代替,因为白芍没有生地寒。一开始我并没有像张志远先生说的用丸剂,因为是第一次用,不知道效果如何,就用汤剂,20克生白术20克生白芍5克砂仁,效果也不错。见效虽然没有白术生地升麻汤快捷,但胜在中和平稳,可以持续的调理脾胃虚中气不足。
我习惯用生白术,取其能通便的功能,我喜欢加砂仁,我朋友加升麻。如果是调理补胃为主,我一般用丸剂。我朋友如果是为了快速通便,会用大剂量的汤剂,二白有时候会各上到60克左右。
关于白术与白芍的双向作用
1. 白术剂量与功效关系:
《神农本草经》载:”术,味苦温,主风寒湿痹…止汗除热,消食”(未明确剂量差异)。
《名医别录》补充:”利腰脐间血,益津液,暖胃消谷”。
现代研究显示(《中国药典》2020版):
小剂量(3-6g)侧重健脾燥湿。
中剂量(9-12g)以补气为主。
大剂量(15-30g)可增强肠道蠕动。
2. 白芍剂量效应:
《伤寒论》桂枝汤用白芍三两配伍桂枝解肌; 《金匮要略》枳实芍药散用等量(各等分)治产后腹痛。
现代药理学证实: 白芍中芍药苷在低浓度(0.1-1mg/mL)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, 高浓度(5-10mg/mL)则促进肠蠕动。
术芍配伍理论依据
1. 《金匮要略》白术散(白术、芍药、川芎等)治妊娠腹痛;
2. 《医学启源》:”白术得芍药,补脾而不壅滞”;
3. 现代研究(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》: 白术-芍药(2:1)配伍可协同调节胃肠激素(胃动素、胃泌素)。
砂仁或升麻的辅助功效
砂仁:《药性论》载砂仁”止恶心,温脾”,《本草纲目》载”醒脾养胃”。
升麻:组合白术增强通便力。
1. 砂仁优势场景:
胃虚呕逆:配伍白术(2:1)提高止吐率至89%;
妊娠恶阻:砂仁粉3g/日可降低孕吐频率;
湿阻中焦。
2. 升麻适用病症:
内脏下垂
热毒发斑;
麻疹不透。
说人话就是,如果偏向于温补,用砂仁辅助,偏向于通便,用升麻辅助。
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