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中医舌诊原理–脏腑经络联系于舌
作者 : 谷羽希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舌诊知识今日分享:2025.03.30
舌诊原理 (一)脏腑经络联系于舌
舌与脏腑主要是通过经络构成联系。在脏腑中,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 关系最为密切。
舌为心之苗窍,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。
《灵枢·脉度》曰: “心气通 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。 ”因心主血脉,而舌的脉络丰富,心血上荣于 舌,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,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;心主神明,舌体的运 动又受心神的支配,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,语言是否清晰,与神志 密切相关。故舌可以反映心、神的病变。
舌为脾之外候,足太阴脾经连舌本、散舌下,舌居口中司味觉。《灵 枢·脉度》曰: “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 ”故曰脾开窍于口。中医学认为,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,与脾胃运化功能相 应。正如章虚谷所说: “脾胃为中土,邪入胃则生苔,如地上生草也。 ”舌 体赖气血充养,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,而与脾主运化、化生气血的 功能直接相关。
此外,肝藏血、主筋,足厥阴肝经络舌本;肾藏精,足少阴肾经循喉 咙,夹舌本;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;肺系上达咽喉,与舌根相连。
其他脏腑组织,由经络沟通,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,因而脏腑一旦 发生病变,舌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。所以,舌可以作为观察体内脏腑气 血盛衰变化的窗口。
——摘自 李灿东《中医诊断学》
我的注解与分析:
舌诊原理
一、脏腑经络联系
核心关联:
心:舌为心之苗,手少阴心经连舌(《灵枢·脉度》:”心气和则舌辨五味”)
脾胃:足太阴脾经通舌下,舌苔由胃气熏蒸谷气形成(章虚谷:”胃生苔如地生草”)
次要关联:
肝:足厥阴肝经络舌本
肾:足少阴肾经夹舌本
膀胱:足太阳经筋结舌本
肺:肺系连舌根
二、舌象生理基础
心系功能:
心主血脉→舌质颜色反映气血状态
心主神明→舌体运动关联神志(语言清晰度示心神)
脾胃功能:
脾主运化→舌象显气血盛衰
胃气上承→舌苔反映消化状态
三、病理诊断价值
脏腑病变窗口:舌象随脏腑气血变化而变,尤以心、脾、胃为要
观察重点:
舌质:颜色(如红绛示心火)
舌苔:厚薄/润燥(示脾胃功能)
舌态:灵活度(示心神状态)
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