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中醫醫案分析6:大便不通、身熱、無汗
作者:谷羽希 編輯:谷羽希 翻譯:谷羽希
中醫醫案來自《傷寒九十論》 宋 許叔微述 陽明可下證(六)
原文如下:
一武弁李姓。在宣化作警。傷寒五六日矣。鎮無醫。抵郡召予。予診視之曰。脈洪大而長。
大便不通。身熱無汗。此陽明證也。須下。病家曰。病者年逾七十。恐不可下。予曰。熱邪毒瓦斯並蓄於陽明。況陽明經絡多血少氣。不問老壯。當下。不爾別請醫占。主病者曰。審可下。一聽所治。予以大承氣湯。半日。殊未知。診其病。察其證宛然在。予曰。藥曾盡否。主者曰。恐氣弱不禁。但服其半耳。予曰。再作一服。親視飲之。不半時間。索溺器。先下燥糞十數枚。次溏泄一行。穢不可近。
未離已中汗矣。 然周身。一時頃。汗止身涼。諸苦遂除。次日予自鎮歸。病患索補劑。予曰。
服大承氣湯得瘥。不宜服補劑。補則熱仍復。自此但食粥。旬日可也。故予治此疾。終身止大承氣。一服而愈。未有若此之捷。
論曰。老壯者形氣也。寒熱者病邪也。臟有熱毒。雖衰年亦可下。臟有寒邪。雖壯年亦可溫。
要之與病相當耳。失此。是致速斃也。謹之。
翻譯:
一位姓李的武官,在宣化當邊警,患傷寒病已五六天了,鎮上沒有醫生,到我家請我去為他治療,我診察後說:「病人脈象洪大而長,大便秘結不通,身體發熱,無汗,這是陽明病,需用下法治療。」患者家屬說:「病人已年過七十,恐怕不能用下法治療。」
我說:「致病的熱邪毒氣都聚積在陽明,影響了胃腸的生理功能。況且手陽明大腸經是多血多氣,不論老年壯年、都應當使用下法治療,不然的話,就另請醫生來治療吧。」病人回答道:「你確定我適用下法的話,就聽從你的意見。」這樣我給病人用了大承氣湯。
過了半天,沒想到病人的病證都依舊存在。我問:「煎出的湯藥全都服了嗎?」病人說:「我擔心身體虛弱,藥後瀉下不禁,所以只吃了一半。」我說:「再吃一服。」並親自看著病人把藥喝下。不到半個時辰,病人便索要便器,先解下乾燥糞便十幾枚,又瀉溏便一次,臭穢不可近,我還沒有離去,病人已經全身汗出,僅一個時辰、出汗停止,發熱退身體涼爽,各種痛苦都解除了。
第二天,我 從鎮上回來,病人又來索求補劑,我說: 「服大承氣湯,病已經好了,不應當再用補劑,若用補藥會使熱邪復熾*。你現在只要吃點稀粥,調養十天即可。」我治療熱邪熾盛的這一類病證,都是使用大承氣湯,達到一服而愈,沒有比大承氣湯取效更快的方藥。
人的衰老與壯實取決於自身的正氣,而寒則是外來的病邪所致,如果體內有熱毒病邪,即使老年人也可使用下法治療;如果體內熱邪偏盛,雖然是老年人,也可以用下法抬療。關鍵是治法要與病證相符合,違背這一原則,就會造成不良結果。所以臨證要謹慎從事。
【中醫辨證思路】:
辨六病:
小便不利:無。太陽病:無。
陽明病:有。脈洪大而長。大便不通。身熱無汗。
少陽病:無。少陰病:無。太陰病:無。厥陰病:無。
辨雜病:
氣虛:可能有。身熱無汗。無惡寒,無身體疼痛。
血虛:無。水飲:無。
宿食:有。大便不通。
痰堵:無。瘀血:無。其他雜病:無。
總結:
這個是很典型的陽明病了,完全符合陽明病的提綱症狀——【9.2】陽明之為病,胃家實是也。不過這個患者有一個症狀——無汗,是不符合陽明病的外證特徵的,正常來說,陽明病是肯定出汗的,尤其是陽明宿食證的汗出會更多,手腳都會一陣陣的出汗——汗出濈濈然。一般來說,患者應該出汗而出不了汗,是有兩個可能性。一個是玄府閉塞,通俗來說,就是皮膚毛孔關閉了,汗出不來。
在這個醫案中,是完全有這個可能性的,《黃帝內經》中說到的一個要點——陽密乃固,這裏的陽包括人的陽氣和熱邪。這裏陽太密盛了,就可以把玄府固守住,前後二陰也算是玄府的一部分,可以看作是皮膚上比較特殊的大毛孔。汗不出的另一個可能就是體內的津液太少了,量少到不足以汗出。
無論是哪個可能性,都應該急下存陰,如果是玄府閉塞的原因,說明這個病人雖然是老年人,但體內的陽是足夠用下法而不出問題的,如果是津液不足的原因,那就更應該用下法了。這裏是非大承氣湯莫屬,因為小承氣湯少了芒硝不一定能順利攻下,而且芒硝還可以消除多餘的熱。
這個中醫案例對應的《傷寒雜病論》條辨: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9.76——【9.76】 傷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無表裏證,大便難,身微熱者,此為實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大承氣湯這麼多條辨,為啥會選擇這條呢,主要因為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是因為熱邪內灼,津液枯燥而引起的,這跟醫案中的身熱無汗是比較接近的,其他症狀都大差不差。
胡希恕對該條辨的解讀:
胡老關於這條條辨的解讀音頻是缺失的,所以沒有相關的問題。但是,他在其他地方有講過相關的內容:
大承氣湯不要老守常規,所以有三個急下證,一個是「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」;第二個是「發熱汗出多」,這也了不得,馬上津液脫盡,也得急下,此時別管他大便硬不硬;第三個是發汗後當時就「腹滿痛」,又滿又痛,病勢來得兇猛。這得記住,不然的話,你在臨床上掌握不好。
湯方:大承氣湯
組成:大黃四兩(酒洗) 厚朴半斤(炙去皮) 枳實五枚 芒硝三合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二物,取五升,去滓,納大黃更煮取二升,去滓,納芒硝,更上微火一兩沸,分溫再服,得下,餘勿服。
胡希恕的用量:
酒大黃12克,厚朴24克,枳實15克,芒硝20克。
胡希恕的方證:
大承氣湯是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。芒硝這個藥主要作用是祛熱、軟堅、通便,它是治熱,你看有潮熱都擱芒硝。那麼配伍大黃,它瀉下就夠重了;如果再用行氣消脹的這種藥,下得更猛了。所以厚朴半斤,藥量也相當重了。枳實五枚,五枚擱著現在說也就是五六錢,大個的枳實藥量還多一點。
我們現在用本方藥量也不要這麼重。大黃、芒硝就擱個三四錢,頂重也不過就是五六錢,那還得是重病;厚朴、枳實也就是四五錢,這麼用就可以的。所以咱們說大承氣湯能治大實、大滿、大痛。脹得厲害、熱得厲害也疼。這個方藥量相當大,藥劑也相當猛。所以用這個方藥的時候,總是要慎重,必須有潮熱,而大便也硬。
這裏容易誤會:不是大承氣湯專攻硬便,大便硬是用大承氣湯的火候,全是「熱實於裏」這麼一種病叫陽明病了,大承氣湯的應用必須大便硬才能用,這是用它的一個標的必備標準,要是不硬不能用大承氣湯。要是把大承氣湯看成是專攻大便就錯了,它是治病的,大便硬是用大承氣湯的一個火候。
「該謹慎要謹慎,該放膽要放膽」。你該給人家用大承氣湯也得用,要到他譫語,甚至於後來到直視,發生喘滿、下利這個時候,延誤了,這也不行。你該攻是得攻,如果不敢攻等到邪實正衰,就無所措手了:你補虛,越補越實,祛病攻實,人不勝藥了,非死不可。那麼到虛脫這個時候更完了,自然就要死了。這誤治在臨床上也不少見,不過這些年我沒見著,以前私人開業的時候常見。因為這個時候遇著這個病都住院了,如果誤治則都死到病房的。
要是臨床的話,我們手也得勤,你要按按患者的肚子。真正的大承氣湯證,那上不得手,患者特別怕按肚子。
「喘冒不能臥者」,喘、冒都是實象的。熱雖然現於外很微,但是上攻相當兇猛。「冒」是昏冒,熱往上攻,所以外邊才不顯。一方面結於裏而一方面往上攻,所以這個情況也不可輕視,「喘」,不是在表的那個喘了,是熱往上壅逆壓迫橫膈膜而喘。「昏冒」也是熱攻衝頭腦而造成的。臨床上用大承氣湯。
另外用大承氣湯不要老守常規,所以有三個急下證,一個是「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」;第二個是「發熱汗出多」,這也了不得,馬上津液脫盡,也得急下,此時別管他大便硬不硬;第三個是發汗後當時就「腹滿痛」,又滿又痛,病勢來得兇猛。
值得提及的是中毒性痢疾,來時高熱不退,乾熱,而不拉稀,時昏迷,脈實數,面灰白,此急下之證,亟用大承氣湯,勿得猶豫耳。
免責申明: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