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中医医案分析8:便秘、心烦、欲吐、发热、头痛
作者 : 谷羽希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中医医案来自《罗校注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》里的【调胃承气汤治心烦欲吐发热头痛便秘】
原文如下:
刘某,女性,27 岁。1965 年 6 月 4 日初诊。发热头痛 1 周,曾服中西解表药,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,头胀痛难忍,心烦欲吐,口思冷饮,皮肤灼热而不恶寒,大便已 3 日未行,苔白厚,脉弦稍数。体温 38℃。
证属里实热胃不和,治以清里和胃,予调胃承气汤。大黄10g,炙甘草 6g,芒硝 12g(分冲)。上药服一煎,大便通,头痛已,身热减,体温正常,继服余药而去芒硝,诸症基本消失。《经方传真》
【中医辨证思路】:
辨六病:
小便不利/自利:无。
太阳病:无。皮肤灼热而不恶寒
阳明病:有。发热头痛,头胀痛难忍,心烦欲吐,口思冷饮,皮肤灼热。大便已 3 日未行。
少阳病:无。少阴病:无。太阴病:无。厥阴病:无。
辨杂病:
气虚:无。血虚:无。水饮:无。
宿食:有。大便已 3 日未行,苔白厚,脉弦稍数。
痰堵:无。瘀血:无。其他杂病:无。
总结:
本医案主要是阳明病,同时有阳明病弥漫的大热,也有宿食。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是这么区分太阳病和阳明病:——【7.25】 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;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,宜桂枝汤。
该医案中的不恶寒,其实跟这条条辨中的小便清,原理是一样的,都是辨别病位在表在里的核心症状。便秘,头痛发热,这几个症状,在太阳病和阳明病都有,但是如果有小便清,或者恶寒,证明还有表证,还是应该去解表。在本医案中,更适合用下法,用承气汤类。该医案中,发热程度比较热,达到皮肤灼热,肯定需要用到芒硝祛降热,这里排除了小承气汤。然后又没有大承气汤特有的腹胀满,谵语,腹拒按等大实症状,胎白厚说明津液还不少,所以又排除了大承气汤,只剩下调胃承气汤。
其实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有这么一条条辨,跟本医案非常接近的。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9.72——【9.72】 太阳病二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阳明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就是少了头痛和便秘,但,这两个症状的病机也是一样的。
这个中医案例对应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条辨: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9.72——【9.72】 太阳病二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阳明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胡希恕对该条辨的解读:
音频缺失。
汤方:调胃承气汤方
出自:《伤寒杂病论》
组成:大黄四两(酒洗) 甘草二两(炙) 芒硝半斤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二物至一升,取去滓,纳芒硝,更上微火一两沸,温顿服之,以调胃气。
胡希恕的用量:
大黄12克,炙甘草6克,芒硝(分冲)12克。
胡希恕的方证:
甘草这个药对胃是有好处的。大黄、芒硝本来是泻下相当有力了,搁上甘草叫调胃,所以甘草看起来起码有护胃的作用,保护胃的作用。
实热怎么治呢?就是调和胃气了,可以与调胃承气汤。热结于里,也是但热不寒了,也有调胃承气汤证,真正实了,有潮热,可以用调胃承气汤,但要说大实呢,当然还得用小承气汤、大承气汤。
调胃承气汤,就是调和胃气,其实这个药泻下力量很重。大黄与芒硝合用,根据药物配伍的关系,大黄能加强肠道的蠕动,肠道蠕动就使大便往下走。芒硝能稀薄大便,尽是干便,怎么蠕动也不下去,再配合芒硝,咸能软坚嘛,能稀薄大便,使之稀,那么加上大黄的蠕动就了不得了。
大黄配合芒硝,古人有句话,说是大黄没有芒硝,就像快刀不开刃一样,攻破的力量还是差的,所以搁一起则泻下比较重。但是里面配伍大量的甘草,甘草在病情上缓急迫,可是它也减弱药力,所以叫调胃承气汤是因为用甘草的关系。我们用泻下药,有甘草就不会有虚脱的情形,所以甘草这味药也能缓和药力,所以叫调胃承气汤。
这个方药就是里实证,大便不通,发潮热。芒硝同石膏的寒性差不多,但是石膏没有泻下作用,芒硝有泻下作用,这个药是咸寒的药,解热的作用相当强。也就是说里实证,发潮热,热得厉害,大便不通,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。
只是谵语、胃气不和而已,吃调胃承气汤就行了,没有大实大满大痛的那种情况,所以不要吃大承气汤了。
吐后胃不和,大概都用调胃承气汤。怎么叫调胃承气呢?本来吐后胃气往上逆得厉害,老温温欲吐,吃点调胃承气汤就好。可是不要大量吃,这也算是个定法了。一般吐下之后,全要吃点调胃承气汤,才能纳食,要不然是不行的。
调胃承气汤不止于治病,是调理胃气,胃逆而不下,调胃承气汤一方面祛热,一方面使胃气不上逆。
调胃承气汤比小承气汤通便的力量还要强;但是,小承气汤消胀的力量比调胃承气汤还是重的。
三个承气汤是有些不同的:调胃承气汤,搁个“调胃”,就是胃不和有热,芒硝是寒性泻下剂,此方以大便干、以“热”为主;小承气汤,也是大便干,但以“满”为主,有厚朴、枳实,还有大黄。调胃承气没有枳实、厚朴。小承气祛热的作用差得多,没有调胃承气汤祛热的作用大。
大承气汤既能以芒硝治发潮热,又有厚朴、枳实祛满,大承气汤名字有“大”字就是这个原因,能祛大热又能祛大满,量也重,厚朴、枳实的量也重,同时大泻下,所以此方药特别猛峻。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相关的其他方证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