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分享我对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简单认识
作者 : 谷羽希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今天轮到我在群里给别人分享每周主题的内容了,以下是群里分享内容原文:
各位师兄师姐,大家早上好,第一周是吴师兄分享,现在是第二周,轮到我分享了。我分享的主题是我对月经病的简单认识。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强,所以在此用文字表达来代替,希望大家多多包涵。以下的内容大部分主要是我亦师亦友的老师–薛医生教我的,再加上我自己查找一些文献整理出来的,然后在这里,我按照自己的理解,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。
先讲一下“月经的生理运作机制”。
在西医视角
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(HPO轴)组成的激素调控轴精密调控的。其中,促卵泡激素(FSH)和黄体生成素(LH)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;而雌激素、孕激素调节子宫内膜增殖与脱落。在这一过程中,如果卵子未受精,黄体就会萎缩,雌孕激素骤降,导致子宫内膜缺血坏死、脱落出血,形成月经。
在中医视角
月经的产生是“肾气-天癸-冲任-胞宫”轴协同作用的结果。肾气充盛后,天癸成熟,推动冲任二脉气血充盈,胞宫定期藏泻,形成月经周期。冲为“血海”,任主胞胎,二者协调则月经规律。胞宫是月经形成与排出的场所,依赖气血濡养和脏腑协调。
更具体来讲:
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动力,其盛衰直接调控生殖功能。肾气包含肾阴(物质基础)与肾阳(功能动力),二者共同作用推动天癸的成熟。
天癸源于先天肾精,受后天水谷滋养,是促进生长、发育和生殖的精微物质。《内经》称其为“阴精”,现代多类比为性激素类物质。天癸成熟后,通过冲任二脉作用于胞宫,使月经按时来潮。天癸的“至”与“竭”标志女性生殖能力的起始与终结。
冲脉为“血海”,主蓄溢血液;任脉主胞胎,总司阴经气血。二者需在肾气推动下气血充盈,方能维持月经周期。
胞宫在肾气-天癸-冲任二脉三者的调控下,周期性完成“藏”(子宫内膜增厚)与“泻”(经血排出)。《内经》称胞宫为“奇恒之腑”,兼具脏腑双重功能 。
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。
有经前反应后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,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。一般为21~35日,平均28日。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经期,一般为2~8日,平均4~6日。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,正常月经量为20~60ml,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。
情绪波动方面,在西医角度,黄体后期(经前7天):
孕激素下降引发血清素减少,导致烦躁、焦虑(经前综合征)。经前身体反应:胸胀,腰困、小腹痛等。这个反应是从上到下,压力层层传递 。正常人在正常出血后,这些症状会减轻。
一般月经期行经期(经期3-7天)
无特殊症状,但经期由于气血下注胞宫,西医角度就是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,有些妇女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,并可出现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。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。
痛经,就是不能正常出血,整个身体压力都给到了小腹,释放不出去。
西医角度痛经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疼痛,可能伴随腰酸、恶心、乏力甚至晕厥。中医称之为“经行腹痛”,认为痛经的本质是“不通则痛”或“不荣则痛”,即气血运行受阻或阴阳气血不足导致的疼痛。
大家先看下面这个女性生殖器图:

可以清晰看到子宫是约跟地面平行的摆放着,一头连接着阴道,另一头像睡在膀胱上面。倪海厦先生讲过,正常人有尿意的时候,也就是上图这个膀胱会装满,然后会把子宫的另一头抬起来,隐约是跟地面垂直的状态。如果在行经期,这样的生理反应,其实是有助于更好的排出月经,就好像竖着的酒瓶比横着的酒瓶更容易倒酒。
再看上面这个图片,阴道左边是直肠,直肠上如果有宿便不及时排出,积累得够多,是会对阴道造成压迫,从而也会导致月经不能顺利排出,这个也是引发痛经的因素。
从这个西医解剖学,就能很直观的看到,大小便不利,也是影响痛经的因素之一,在临床经历中,经常观察到痛经的女人还经常伴有便秘和小便无力的症状。因此我们在治疗痛经时,要从整体观去治疗,不要单从月经病去治月经。
这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就像是先治伤寒六病,关注表里证,再治疗杂病。
杂病方面的痛经原因,就是中医教科书啥的经常有的,用脏腑辨证都可以看出来,具体病因可分为以下五类:
1. 气滞血瘀
病机: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,气机阻滞,血行不畅,瘀阻胞宫。
症状: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,经色紫暗有血块,乳房胀痛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脉弦涩。
2. 寒凝血瘀
病机:经期受寒或过食生冷,寒邪客于胞宫,血遇寒则凝,经脉拘急。
症状:经期小腹冷痛,得温则减,经血暗红、量少夹血块,畏寒肢冷,舌苔白腻,脉沉紧。
3. 湿热瘀阻
病机:湿热内蕴或外感湿热之邪,与血相搏,阻滞冲任。
症状:经期小腹灼热疼痛,经血色暗红质黏稠,带下黄臭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4. 气血虚弱
病机:脾胃虚弱或久病耗血,气血生化不足,胞宫失养。
症状: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,经血色淡质稀,面色苍白,乏力心悸,舌淡苔薄,脉细弱 。
5. 肝肾亏虚
病机: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,耗伤精血,冲任胞宫失于濡养。
症状:经后小腹空痛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月经量少色淡,舌红少苔,脉沉细。
这五大病因,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说就是,子宫就像是一条河流,正常情况下也就是气血运行顺畅时,河流畅通,水流平稳。而在痛经时,气滞血瘀就像河流被堵住,寒凝血瘀像是河流结冰,湿热瘀阻像河流被污染,气血虚弱和肝肾亏虚就像水流不畅或河道变窄,从而导致河水冲击河岸(子宫痉挛),引发疼痛。
下面是我今天分享内容的思维导图版:

以上内容是我的分享,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得,分析不对,请大家批评。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