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小柴胡汤-南开阳
作者 : 南开阳 编辑 : 谷羽希 翻译 : 谷羽希
原文:
《伤寒论》第九十六条:伤寒五六日,中风;往来寒热、胸胁苦满、默默不欲饮食、心烦喜呕;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;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。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附: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若胸中烦而不呕者,去半夏、人参,加栝楼实一枚。若渴,去半夏,加人参,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。若腹中痛者,去黄芩,加芍药三两。若胁下痞硬,去大枣,加牡蛎四两。
若心下悸、小便不利者,去黄芩,加茯苓四两。若不渴,外有微热者,去人参,加桂枝三两。温覆微汗愈。若咳者,去人参、大枣、生姜,加五味子半升、干姜二两。
柴胡用量(经验用量):
16~24g和解少阳 以清热为主。
10~15g疏肝解郁。
5~8g升提中阳。
病位方义:
小柴胡汤由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红枣、生姜组成,六经辨证为病邪已由太阳转入阳明,再转少阳,或未转阳明,已到少阳,少阳,或太阳,阳明,少阳皆具;胡希恕认为属半表半里之症,其人虚极,腠理开,热邪入少阳之腑屡犯胃气所致热郁在里,故心烦呕,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交少阳而往来寒热,邪气结聚故使胸胁苦满;此方补泻兼顾,以透邪为根本,起到少阳火化,阳明燥化,兼解太阳之表热,邪去则正安,于是有104条提到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”少阳之层面包含阳明(六腑也在其区间内)与太阳表面之大区间,邪去结解而胆腑与膜原得以复原,故而能气血津液之郁滞通畅。
药物搭配:
一、柴胡、黄芩:
柴胡黄芩搭配清调三阳之郁热,刘渡舟认为,研究伤寒论药性应以《神农本草经》为主,本草经记载柴胡为味苦,平。主治心腹;去肠胃中结气、饮食积聚、寒热邪气(经编者考察,现内蒙古柴胡效果最为贴切本草经记载)。
因此推测出如下三条药性理解:
1.开郁畅气、疏肝利胆、通利六腑、推陈致新、调整气机升降出入。
2.对木郁则能达之,火郁而能发之。
3.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,既适用于外感,又能治疗各种内伤杂病,既能治疗肝胆疾病,也能广泛用于其它脏器之疾病。
二、半夏、生姜、炙甘草、大枣:
半夏根据呕吐情况来定,炙甘草生姜大枣入脾,防止其发展至太阴脾湿肚痛下痢之功。
三、人参:
俗话说小柴胡汤妙就妙在人参之大补胃气,《类聚方》记载,人参专治心下痞硬,胀气之胃虚症,其余脏腑滋补功效则微,遍观仲景之用方,无心下痞、胀者则不用人参,临床实践确实起到降气和逆,大补胃气之功效,现多用党参代替,临床用法常规用量为10-15g,小儿为成人一般用量。
免责申明:
以上经验与见解,为本文作者的个人使用经验和理解,仅供参考,作为学术交流,请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责任自负!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用药也会不同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经验,欢迎评论,欢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给我点个赞。
如果您还是一个富有且慷慨的人,请给我打赏!
您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,非常感谢!
美金打赏按钮——
下方有人民币打赏按钮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