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Toggle小柴胡湯-南開陽
作者 : 南開陽 編輯 : 谷羽希 翻譯 : 谷羽希
原文:
《傷寒論》第九十六條:傷寒五六日,中風;往來寒熱、胸脅苦滿、默默不欲飲食、心煩喜嘔;或胸中煩而不嘔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脅下痞硬;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。或不渴,身有微熱,或咳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
附: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若胸中煩而不嘔者,去半夏、人參,加栝樓實一枚。若渴,去半夏,加人參,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。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,加芍藥三兩。若脅下痞硬,去大棗,加牡蠣四兩。
若心下悸、小便不利者,去黃芩,加茯苓四兩。若不渴,外有微熱者,去人參,加桂枝三兩。溫覆微汗愈。若咳者,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五味子半升、乾薑二兩。
柴胡用量(經驗用量):
16~24g和解少陽 以清熱為主。
10~15g疏肝解鬱。
5~8g升提中陽。
病位方義:
小柴胡湯由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人參、甘草、紅棗、生薑組成,六經辨證為病邪已由太陽轉入陽明,再轉少陽,或未轉陽明,已到少陽,少陽,或太陽,陽明,少陽皆具;胡希恕認為屬半表半裏之症,其人虛極,腠理開,熱邪入少陽之腑屢犯胃氣所致熱鬱在裏,故心煩嘔,體內正氣與邪氣相交少陽而往來寒熱,邪氣結聚故使胸脅苦滿;此方補瀉兼顧,以透邪為根本,起到少陽火化,陽明燥化,兼解太陽之表熱,邪去則正安,於是有一百零四條提到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”少陽之層面包含陽明(六腑也在其區間內)與太陽表面之大區間,邪去結解而膽腑與膜原得以復原,故而能氣血津液之鬱滯通暢。
藥物搭配:
一、柴胡、黃芩:
柴胡黃芩搭配清調三陽之鬱熱,劉渡舟認為,研究傷寒論藥性應以《神農本草經》為主,本草經記載柴胡為味苦,平。主治心腹;去腸胃中結氣、飲食積聚、寒熱邪氣(經編者考察,現內蒙古柴胡效果最為貼切本草經記載)。
因此推測出如下三條藥性理解:
1.開鬱暢氣、疏肝利膽、通利六腑、推陳致新、調整氣機升降出入。
2.對木鬱則能達之,火鬱而能發之。
3.獨具清熱退燒的特殊功能,既適用於外感,又能治療各種內傷雜病,既能治療肝膽疾病,也能廣泛用於其它臟器之疾病。
二、半夏、生薑、炙甘草、大棗:
半夏根據嘔吐情況來定,炙甘草生薑大棗入脾,防止其發展至太陰脾濕肚痛下痢之功。
三、人參:
俗話說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之大補胃氣,《類聚方》記載,人參專治心下痞硬,脹氣之胃虛症,其餘臟腑滋補功效則微,遍觀仲景之用方,無心下痞、脹者則不用人參,臨床實踐確實起到降氣和逆,大補胃氣之功效,現多用黨參代替,臨床用法常規用量為10-15g,小兒為成人一般用量。
免責申明: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