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Toggle桂枝去芍藥湯-南開陽
作者 : 南開陽 編輯 : 谷羽希 翻譯 : 谷羽希
原文:
《傷寒論》第二十一條: 太陽病,下之後,脈促胸滿者,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
與第15條為原則,下之後氣上衝胸可與桂枝湯。
主因:
上實下虛型。
人群:
舌苔薄而白、心悸、氣短、心肺功能不全、肺心病所致胸悶、乏力、少腹自覺緊張者;氣胸以及心肌缺血者。
條文推論:
太陽症之濕水充實於外卻反下之,下傷中氣,脾胃小腸津液下之後缺失,為津脫之後的虛症;(未到陽虛)表熱邪氣趁下後津液虛衰內陷於心肺所致關脈促(汗也可能導致,為腠理不固熱氣因入少陽)。
肺與心陽氣不利,胸中為陽之腑,所致上實下虛之症,雖下但表不解,仍在表,胸中邪氣因入成邪實,心肺不振,自然呼吸不暢又有胸滿感,邪實易奔走於胸膈之間,如單純補下焦之虛則留有餘邪激動內飲,需提振心肺之陽同時發汗解外達到治病目的,正與第64條相反。
易患胸滿人群:
1.肺舊有留飲者或勞傷心力不足者,無力運化心肺之氣者,有外邪則滿。
2.自小便微不利水飲初期卻未停於胞系之間者,反被攻下或大下之。
藥物校驗
1.芍藥:
藥症續編中記載仲景用芍藥為止腹痛,且下降之性重,入心胸之陽當壁之,另此條辨病位在胸而非腹,屬“滿”而不“痛”,芍藥陰收束之力能斂肺入陰,使少陽層內外收束,會讓生薑桂枝藥性受阻,使胸滿胸悶更為嚴重。
2.生薑桂枝尖:
外能將自下而上之脅迫於肺之熱氣以解肌的形式發散於外,內振心肺之津液。
3.大棗炙甘草:
藥用大棗止腹部攣痛,算是上工治未病了,搭配炙甘草生薑以強脾生津,同時緩和津液下行之功,津液生,則燥熱止,健脾則胃氣和,客氣無從犯之,遂不進入少陽。
附:
病位在胸且滿的其它方: 第22、第112、第118、第64條,此藥性注解來源於《類聚方》。
免責申明: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