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籍依據
《玄隱遺密》之《九常紀·丁戊》:「舌如初桃之色,胃氣乃平」。
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:「舌色淡紅,苔薄白而潤,此為無病之舌」。
汪宏《望診遵經》:「平人舌色,淡紅而潤,苔薄白不燥」。
氣血與循環狀態
舌色淡紅:反映氣血調和,血液充盈且運行正常。現代醫學認為舌乳頭毛細血管豐富,淡紅色提示血紅蛋白濃度適中、微循環良好。
淡紅舌與平和質:多項體質研究(如《基於文獻與專家諮詢的中醫體質舌象特徵研究》)指出,淡紅舌是平和質(健康體質)的核心標誌,說明臟腑功能協調。
說人話就是:像剛洗過的草莓,紅潤但不深。說明血液流動順暢,沒有「堵車」(氣血調和)。如果太蒼白(像褪色),可能「油量不足」(貧血等);太紅(像火龍果),可能「發動機過熱」(上火或有熱證等)。
舌苔與代謝功能
薄白苔:中醫認為由胃氣上蒸形成,薄白均勻表示脾胃運化正常,無痰濕或熱邪積聚。現代醫學發現薄白苔與口腔菌群平衡、上皮細胞代謝速率適宜相關。
潤澤無裂痕:舌面濕潤不乾燥,提示津液充足、黏膜屏障完整。
說人話就是,薄舌苔像冬天玻璃上的一層薄霜,均勻透光。代表口腔環境「乾淨整潔」(胃氣正常,菌群平衡)。如果苔厚(像積雪),可能「垃圾堆積」(消化不良等);變黃(像鏽跡),可能「系統過熱」(有熱證)。
潤澤無裂痕像剛噴水的綠植,不乾不黏。說明「水管暢通」(津液充足)。太乾(像枯葉)可能「缺水」,太濕滑(像塗了油)可能「排水不暢」(體內有濕氣)。
免責申明:
以上經驗與見解,為本文作者的個人使用經驗和理解,僅供參考,作為學術交流,請勿盲目照搬,盲目使用責任自負!因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用藥也會不同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有其他經驗,歡迎評論,歡迎投稿。
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麻煩給我點個讚。
如果您還是一個富有且慷慨的人,請給我打賞!
您的認可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,非常感謝!
美金打賞按鈕 ——
下方有人民幣打賞按鈕。
微信赞赏
支付宝赞赏